PNAS:肿瘤内部STING信号影响其对免疫治疗的耐受性
肿瘤抗原性的缺乏或丧失是其具备免疫逃逸能力以及对T细胞免疫疗法产生抗性的关键。有证据表明,肿瘤细胞中干扰素基因(STING)信号刺激物的激活可以通过触发I型IFN介导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增强其抗原性。尽管已经发现在黑色素瘤和其他肿瘤类型中抑制该途径具有治疗益处,但是其内在机制仍不清楚。对此,来自Moffitt 癌症中心的James J. Mulé团队试图研究ST
Cancer Cell: p53突变影响天然免疫信号并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
p53突变(mtp53)是众所周知的促癌基因。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Stony Brook大学的Luis A. Martinez团队报告了一种新的机制,通过该机制,mtp53抑制细胞自主和非细胞自主信号,从而促进癌细胞存活和逃避监视。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Cancer Cell》杂志上。
Cancer Cell: 关键蛋白介导肿瘤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
疗法目前仅在部分癌症患者中能够引起持久的临床反应。其余患者的治疗耐受性问题对当前的免疫治疗提出了重大挑战。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Weiping Zhou团队揭示了stanniocalcin1蛋白对于耐受性的调节作用,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Cancer Cell》杂志上。
肿瘤内异质性或将成为肺癌免疫治疗另一重要标志物
肿瘤学期刊《分子肿瘤》(Molecular Cancer)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专家张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肿瘤内异质性(ITH)可作为肺癌接受抗PD-1/PD-L1单抗治疗的预测生物标志物。这是首个基于单点取样方法证明中国人群肺癌瘤内异质性与免疫治疗相关性的研究。在过去十年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着的进
Cancer Cell: 晚期肾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期间的肿瘤和免疫重编程特征
对于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而言,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仅能够对部分患者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然而剩余患者产生耐受性的内在机制目前并不清楚。在近日发表于《Cancer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Eliezer M. Van Allen教授等人对恶性RCC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前后的癌细胞以及免疫细胞进行了单细胞水平的
新型免疫肿瘤学靶点ICOS遭遇危机!葛兰素史克终止ICOS激动剂feladilimab 2项头颈癌临床研究!
feladilimab是一种新型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受体(ICOS)激动剂,可通过激活ICOS来增强T细胞驱动的抗肿瘤应答。
AIE探针实现高效肿瘤光动力-免疫协同治疗
在近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文章中,研究者利用红细胞膜负载聚集诱导发光(AIE)光敏剂和免疫佐剂Poly(I:C),在小鼠模型中实现了对肿瘤的高效光动力-免疫协同治疗。文章通讯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王世宣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帆教授和乐卓博大学洪煜柠(Yuning Hon
PNAS:“实时”转录组学揭示果蝇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免疫防御机制
此前研究发现,通过将致癌的RasV12细胞注射到成年雄性果蝇中,会在经过几天的滞后期后大量繁殖,并导致2至3周后果蝇死亡。针对这一现象,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Jules A. Hoffmann团队等人对细胞注射期间的转录组特征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上。
PNAS:揭示抑制肿瘤来源的NLRP3降低黑色素瘤进展机制!这种抑制可增强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抗肿瘤疗效
2021年4月9日讯/生物谷BIOON/---从临床角度来看,免疫检查点疗法(ICT)已经显著改善了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大量研究已表明,免疫检查点PD-1/PD-L1和CTLA4的表达往往是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然而,对ICT无反应或复发的患者数量持续上升,临床数据显示,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并不总是与治疗反应相关。部分患者对单一疗法的有限反应表明,黑色素瘤
PNAS: 陈志坚团队揭示抗病毒及抗肿瘤天然免疫信号机制
cGAS-STING通路对于抗感染和癌症免疫防御非常重要。 STING激活触发多个信号级联反应,最终导致IRF3,NF-κB和自噬等信号激活。 IRF3诱导I型干扰素被认为是STING激活后的主要效应,该信号可引导针对DNA病毒和肿瘤的免疫反应。但是,STING激活还可以触发其他下游途径,例如NF-κB信号转导和细胞自噬,而STING是否能够不依赖IFN的情